上海农业:保障线与风景线合一
信息来源:chinaagro.com 时间: 2012-04-26 浏览次数:407
昨天,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新浜镇格外热闹,包括数百亩的“荷花公社”、汇集了8株百年牡丹的 “牡丹园”、五星级标准露天温泉度假酒店等多个乡村游特色景点,引起长三角地区70多家旅行社的浓厚兴趣。而拥有近4万亩农田的新浜镇,今年已有259户家庭农场从事粮食规模化生产,覆盖面积2.56万亩,千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认证。
一边进行现代化粮食生产,一边打造迷人的乡村游风光新浜镇的农业发展之路,正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实现 “多功能”转型的一个生动案例。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上海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这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说:“迈向集生产、生态、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是符合大城市自身客观要求的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功能的体现,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上海是一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目前日均消费粮食约1.6万吨,蔬菜约1.5万吨,生猪2300吨。围绕这样的城市需求,上海农业不断增强农产品保供能力。“十一五”期间,在全市耕地面积累计减少54万亩的情况下,本市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4亿元,水稻单产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坚持每年完成20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
“三天不见青,肚里冒火星”。蔬菜尤其是以鸡毛菜为代表的绿叶菜,在上海农产品供应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此,本市年年推出一系列蔬菜生产补贴政策,还落实了“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将地产绿叶菜上市量与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冬淡”和“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为稳定菜价、保障均衡供应作出有益尝试。目前,本市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蔬菜自给率达55%,绿叶菜自给率达90%。
发挥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保护自然生态。上海早在几年前已提出,农业是城市里“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要将160余万亩水稻田作为城市的季节性湿地来保护。市郊还有50万亩菜地、30万亩林果,以及120多万亩水源涵养林、人工片林、“四旁”林等,共同构筑起了城市绿色生态屏障。目前,本市已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出“农业用地”红线,在崇明岛和杭州湾北岸等地进行保护性农地的布局和建设,勾画出了三岛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片区等五大农业板块,形成城市的农业生态走廊。
近年来,上海农业还积极拓展生活功能,丰富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市郊成功打造出了浦东桃花节、庄行菜花节、马陆葡萄节、廊下丰收节、五厍农耕文化节、崇明米酒节、柑橘节等一系列农业节庆,在不同季节掀起了一次次“市民下乡游玩”的高潮。
据统计,目前本市接待规模达万人以上的农业游景点已达90家,整个市郊登记在册的农业游景点和农家乐达210家,去年接待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去年,上海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推出“我喜爱的乡村”推荐评选活动,在数月内吸引了80万市民关注,最终由市民和专家投票选出了市郊10座最美的乡村,并迅速成了小有名气的乡村游景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业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