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领跑“都市现代农业”
信息来源:chinaagro.com 时间: 2012-04-26 浏览次数:386
确保城市“菜篮子”供应稳定、安全可靠,发展农业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培育“职业农民”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海领跑“都市现代农业”
今年刚评上全国种粮大户的枫泾镇农民包永华,这几天把国务院奖给他的一部“东方红”拖拉机摆到了田头,被“田野百花节”吸引来郊游的城里人,都可以坐上去体验一把耕地的感觉。包永华如今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职业农民”,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他的转型创造着条件。
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经过20年探索已初见成效。尽管上海耕地资源十分稀缺、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0.6%,但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多年保持稳定,尤其市民日常离不开的绿叶菜90%靠自己解决;160万亩粮田同时成为城市天然的季节性人工湿地,发挥着生态效益;各种现代化农业园区国内领先,耕地亩均效益接近5000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创新理念、高科技农业服务辐射全国。
以“菜篮子”稳定为第一要务
“都市现代农业”与“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的区别在于,它要承担保城市供应、稳市场菜价的责任,生产的农产品必须是鲜活的、应急的,也必须是安全的、绿色的——上海在郊区蔬菜生产中优先保障绿叶菜产量和质量,正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产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保有量制度,市政府与9个涉农郊区县签订蔬菜生产责任状,下达蔬菜最低保有量任务,防止产销波动失控、价格大起大落。“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0.3亿元,建成21万亩设施菜地,全面提高了地产绿叶菜的供应能力。上海对绿叶菜的补贴额度提高到与粮食生产同样的水平,补贴范围也不断扩大。
2011年,上海市郊蔬菜在田面积达54.2万亩,播种面积190万亩次,同比增长3.4%;蔬菜上市量351万吨,同比增长6.4%,确保了大都市蔬菜供应的基本稳定。
四季办“节”发展农业旅游
今年金山区首届“田野百花节”,几乎把整个金山的主要农业区都变成了“大公园”。“桃花节”、“葡萄节”、“蟠桃节”、“菜花节”……上海郊区的特色农产品如今几乎都有了节庆活动。据统计,到2011年上海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211个,其中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的达到100个;2011年涉农旅游总接待量约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收入22亿元,带动农民就业约4.5万人。
农业旅游,还为沪郊农民广开了就业和增收渠道,开饭店、开旅馆、当服务员、当导游……2011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4元,比上年增长13.8%,继续位居各省市之首,而增幅创下10年来的新高。
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又一目标。
上海目前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950家,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28万户,占全市务农农户的59.5%,2011年实现销售额68亿元。另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5家,实现销售额580亿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1%,户均经营耕地面积接近1公顷,农业组织化水平已达到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
上海农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虽然不断降低,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却在显著提高,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由此升级转型,更高的效率和效益由此显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业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