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产业化要靠龙头企业带动
信息来源:chinaagro.com 时间: 2012-04-28 浏览次数:329
20多年来,双汇集团始终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完善产业链,不断创新,开创中国肉类品牌,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最有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
中国人口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大,多年来,双汇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地发展现代肉类工业,集团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大规模建设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去年双汇肉类总产量达250万吨,从产量上看,除了美国有两家肉类企业比双汇大之外,双汇在中国、亚洲,乃至与欧洲、澳洲相比也是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此外,集团从一开始就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造肉类工业。力求造出最好的产品,快速上规模。据了解,公司从美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家引进了4000多台套屠宰设备、肉制品设备,实现了设备和技术与国际接轨。
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引入中国,实施“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肉类营销新模式,开创中国肉类品牌,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集团围绕放心肉工程,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营养、安全、方便、放心的肉类产品。
招商引资,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双汇集团是靠招商引资、外向带动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1994年企业以全部资产与外商合资成立第一家合资公司,随后又引进6个国家和地区16家外商参与双汇的发展,企业依靠招商引资,外向带动,实现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1998年双汇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在深交所上市。12年来,上市公司实现了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20年来,双汇集团始终坚持“高起点、上规模、高投入、高效益”的发展原则,实现了企业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双汇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由1984年前的不足1000万发展到2010年的500亿元,年均增长35%。2011年,双汇销售收入再次突破5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并制定了2012年 “产销肉制品185万吨,屠宰生猪155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利税70亿元”的发展目标。
双汇相关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双汇计划投资约200亿元,大力推进“四化加双百”战略,即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争取在2015年拥有工厂100家,实现利润超100亿元,每年收入保持200亿元以上的增长,使企业朝着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迈进。
调整结构,创新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讲道,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推动惠农政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体现出了国家对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支持。
作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双汇集团近日提出将继续朝着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并重新调整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是由加工业向产业化、规模化调整,加快发展,促进上下游产业的联动,确保食品安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从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出发,从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类深加工业、化工包装业到物流商业,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作业。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业调整结构上规模,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用现代化装备武装农产品加工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把计算机管理应用到这个传统产业,改变它的现状,在管理中实现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控制,做到猪从哪里来,肉到哪里去,质量怎么样,有问题的猪肉怎么处理,一头猪的价钱是多少,包括它的等级、质量,企业的产销量收款等都要通过计算机管理实现追溯,彻底改变传统产业一把刀杀猪、一杆秤卖肉的历史。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在全国生产基地的布局中,由年销售额10亿元左右的中小型加工基地向年销售收入20亿~30亿元的大中型加工基地转变,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加工、规模化发展,加快对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的步伐。
四是加快养殖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场由3万~5万头向10万~20万头的规模发展,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关联效应和联动效益,促进养殖业上规模,走现代农业的路子。不搞小打小闹,把养殖结构调整到新水平,与国际接轨。
五是促进肉类产量上规模,争取“十二五”末肉类总产量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把双汇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使双汇的产品质量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全面走向国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汇。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业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