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如何应对农业高成本?
信息来源:chinaagro.com 时间: 2012-05-30 浏览次数:446
农业成本上升快于收入增长,特别是粮食收益率偏低并持续下降,必须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突出反映为劳动力、土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等农业成本均有大幅攀升。其中,尤其是劳动力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研究显示,以2003年为转折点,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负增长,2002—2009年间,年均减少约260万人,并且在和工业争夺劳动力方面,农业越来越处于劣势。
十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亦大幅攀升。研究显示,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六类农产品,80%以上的收入增长来自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成为农产品种植收益的最大贡献者。
但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仍难以平衡成本的上涨,特别是粮食收益率出现了趋势性下降。2005年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扭转,但农业成本上升、比较收益下降仍将是一个趋势性问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应对农业高成本时代,一方面,宏观调控中不能过度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要考虑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提高补贴力度。同时必须重视发展高附加价值农业。
马晓河表示,宏观调控若为了政绩一味控制通货膨胀,会影响农民利益,打击供给,加大供需矛盾。调控不仅要考虑城里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农民的利益。
同时,必须对农业成本上升快于收入增长,特别是粮食收益率偏低并持续下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解决此问题,“要么推进粮价大幅上涨,要么提高种粮补贴”。马晓河认为,当前中国对种粮农民的转移支付还不算高,今后应该逐步提高各项补贴的规模和标准。
此外,马晓河认为,中国必须重视发展高附加价值农业,农业今后一定要走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
他表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比较稀缺,农业只能走这种“高投入、高附加价值、高收益”道路。尤其当前中国农业已经进入高成本、高投入时代,要想获得高收益,只能通过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中国可以拿出一部分资源来发展高端农产品或中高端农产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业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