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设备网 - 农业设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市场热点 | 国内综合 | 国际综合 | 价格行情 | 市场分析 | 企业动态 | 休闲农业 | 农业会展 | 技术专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撑起农业增收“第三极”
U.biz | 商业搜索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撑起农业增收“第三极”

信息来源:chinaagro.com   时间: 2014-08-19  浏览次数:2750

    年中报盘,逆势上扬的农业农村经济曲线中,一个板块尤其令人关注: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收入 675.8亿元,同比增长18.5%,产值直追经济作物。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是我省农村经济一个增长点,而且已与传统粮油产业、经济作物一起成为农业增收的“增长极”。
    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四川休闲农业发展引领全国。近年来,尽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尽管粮价变化、猪市起伏、果蔬波动,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综合经营性收入仍以每年近30%增速稳步前行。
    淡定背后,有何奥秘?记者探寻增长极背后的支撑点。
    A
    变脸
    “桃花经济”取代“桃子经济”
    举措: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2012年,我省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剑指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1000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就业增收。该从何处突破?“只卖桃花不卖桃”的故事启发着决策者们。年初,一场春雪让龙泉桃花迟迟不开,急坏了的农家乐老板们硬是用塑料花造出漫山桃花的景象。这个故事的背后是——1987年首届桃花节起,到龙泉赏花已成市民迎春的生活方式,更成为撑起当地农民荷包的关键。“只要在我们农家乐吃饭,水蜜桃可以免费吃。”山泉镇万家大院的老板万盆富觉得,桃子卖不卖得脱不重要,花不开不行,两个月的花期,“卖桃花”比卖桃子多赚数倍。
    龙泉“桃花经济”为何取代“桃子经济”当上“主角”?答案在于“风景”。
    目光投向广袤田野。全省已建设8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300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这些以前纯粹搞生产的基地是亟待唤醒的巨大宝库。”省农业厅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新休闲时代,不能只埋头种田,还要吆喝卖风景。
    2013年9月,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推进会上,一个全国率先的创新性战略被明确——在全省加快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农耕文化浓郁的农业景区,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打造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版,我省找到突破口。于是,蒲江20万亩茶叶基地在去年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后,2013年全县乡村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今年“五一”节短短几天,安县“花城果乡”就就地促农增收624万元……
    “全省已建成休闲旅游农业景区2000个,2017年要达5000个。”上述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农业景区已成为我省发展休闲农业重要载体。
    B
    变局
    “高大上”的休闲农庄成新贵
    举措:三次产业深度互动
    去三圣乡找家农家乐喝一下午茶固然惬意,然而,成都年轻市民孙志国觉得,“高大上”的休闲农庄更有意思。
    汶川绵虒镇,偌大的大禹农庄里,种猪养殖场、冷水鱼场、甜樱桃基地、高山绿色蔬菜基地、航天育种基地、乡村酒店应有尽有。躲进宁静,孙志国感受羌族文化,体验农耕乐趣,顺便大快朵颐,很是满足。
    这个震后汶川最大的农业综合集群项目,如今每年接待像孙志国这样的游客近十万人次。
    农庄经济正成为我省休闲农业发展加速器。以大禹农庄为代表的休闲农庄经济正成为我省休闲农业的“新贵”。它们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规模更大,效益更高,对农耕文化挖掘更深。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不是农家乐简单升级版,而是一种新休闲业态,也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新在经营主体。我省去年即明确,今后重点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发展成为休闲农庄,同时引进工商资本,充分发挥休闲农企龙头作用,在全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庄。”上述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
    如何及早规范、高起点打造这一具有领袖效应的生力军?
    今年,我省决定开展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工作,首批遴选50家,门槛可见一斑。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0亩以上,标准化、良种化、景区化、生态化水平高,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生产及销售效果显著,农业体验活动、农村民俗活动、农业节庆活动等休闲项目不少于3项,具备较高的接待能力……
    上述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农庄经济将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集聚到农庄,通过拓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互动,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省以星级农家乐为基础,以休闲农庄为主体,以农业旅游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体系正初步形成。
    C
    变型
    农家乐也追“星”
    举措:从“一鸡三吃+麻将”到休闲体验
    农家乐,这个1987年最早诞生于四川的名字,一度成为全国典范,如今却亟待注入新内涵。
    1个月前,成都某地专门针对农家乐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在350余个农家乐中,星级农家乐不到10家,超过一半没有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基本在50岁左右。“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调查负责人表示,现状根本无法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据估计,目前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达3万家,农家乐占相当比例。而上述调查结果正是全省农家乐现状的缩影。
    我省从农家乐定星评级入手,先后制定六大标准,为保障农家乐的安全经营,还将其纳入旅馆类进行管理。截至2013年底,已有1200家农家乐戴上了“星星”,带动了全省农家乐整体规范提升。今年5月,作为农家乐鼻祖,郫县农科村“徐家大院”获评五星级。在经营者徐纪元看来,比评星更有价值的,是他通过到台湾等地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将传统农家乐成功转型为高标准乡村酒店。
    提档升级成为今后我省农家乐经营者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题。省休闲农业协会秘书长张让琴认为,传统农家乐不能再固守“一鸡三吃+麻将”的浅层次阶段。省农业厅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建议,打造升级版现代农家乐,体验与文化亟待融入,要在吃住行基础上挖掘游购娱潜力,从物质享受升级到精神休闲。
    改变须自主,升级靠市场。今年1月23日,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目前500余家会员已抱团谋变。再次引领潮流的是,协会还在今年5月成立农业开发股份公司,直接为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对接供需市场,统一打造品牌,自建电商平台,提供管理咨询,同时,建立互助基金提供融资服务。”省休闲农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程琳表示,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协会和公司,最终以市场化手段强力高效推动我省休闲农业升级换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业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