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卢盛
寒冬时节,赣州铭宸蔬菜产业园内一片火热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加工运往俄罗斯的蔬菜。这是近日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节目中的一个场景。
2018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在我市召开,赣南脐橙以601.13亿元的品牌价值继续稳居水果类产品第一,赣南茶油品牌价值达55.71亿元。
2018年,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大做强脐橙、蔬菜、油茶三个主导产业和其他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赣南农业品牌,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的步伐。
精准定位,造就富民产业
2018年,我市高规格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蔬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以及市四套班子领导、县(市、区)委书记参加的蔬菜产业规划汇报会,并率队赴北京考察正大集团、汇源果汁等农业产业项目。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推进蔬菜产业迅速壮大,推进脐橙产业发展升级,推进油茶产业改造提升,巩固赣南脐橙品牌,打响赣南蔬菜、赣南茶油、赣南茶叶区域品牌。
《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通过专家评审,作出“把蔬菜打造成农业支柱富民产业,把赣州打造成江南重要的蔬菜集散地”的发展定位,朝着打造成为百亿元现代农业产业的目标迈步前行。全市新启动建设蔬菜基地512个,新增钢架大棚8.02万亩。在2017年开通中欧班列、蔬菜产品实现出口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与深圳、香港长期合作和直供平台,并成功举办2018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
实践证明,赣州具有发展高品质蔬菜的天然生态条件,已经种出高产、优质、错季蔬菜产品,能够依托本地和东南沿海市场卖出好价钱,实现富民增收;我市利用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条件,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是遵循产业规律的科学决策。
除了蔬菜产业这张新名片越叫越响之外,赣南脐橙、赣南茶油也不断开创新局面。
(下转2版) (上接1版)
赣南脐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国家九部委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油茶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完成油茶林新造10.57万亩、低改11.61万亩、抚育30.58万亩,分别为年度任务的105.7%、116.1%和101.93%。“赣南茶油”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8年,全市现代农业攻坚战共安排项目535个,所有项目均已开工,竣工项目500个;完成投资452.77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48.39%,投资率同比提高13.68个百分点。其中,纳入市本级调度的项目共11大类51个,已开工51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08.17亿元,完成投资率为113.13%。
改革攻坚,打开发展局面
我市是农业大市,发展底子薄、基础差,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难题,诸如栽培技术落后、集中连片土地流转难等问题。
“经过6天的专业技术学习,解决了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建棚、改土及病虫防治等技术难题,尤其是解决了大面积白粉虱虫害问题,避免了8亩茄子减产。”近日,参加赣州市第二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后,南康区龙华乡菜农廖平庆高兴地说。我市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在前期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择优遴选师资,选定南康区“两中心一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破解技术人才短缺难题。
我市协同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蔬菜产业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改变了过去零敲碎打、分散种植的模式。同时,完善和落实“三权分置”办法,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为195.2万亩,33.27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工并顺利通过省级考评;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8个,信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获批认定。
针对脐橙病虫害等问题,我市深入推进柑橘黄龙病防控、赣南脐橙品牌营销、无病毒苗木繁育、标准化生态示范果园建设。目前,病虫害防控取得成效,发病率下降明显。全市安排建设121个标准示范果园,新种脐橙面积6.39万亩。
针对茶油品牌“小、散、乱”的状况,我市加强“赣南茶油”品牌建设工作,制定“赣南茶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的使用管理办法,采用母子商标使用模式,引导规范使用“赣南茶油”品牌商标。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赣南茶油首次参评,以55.7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55位。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我市打赢了黄龙病防控战,同时形成了更加重视栽种无毒苗木、创建标准果园的共识,促进脐橙产业转型升级;蔬菜产业突破了赣州只是露地、零星种植的传统“定位”,设施大棚、吊蔓技术、长茬栽培得到大力推广,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势态。
创新模式,提升乡村颜值
“村里在没有整治之前,房前屋后垃圾乱丢乱堆乱放。经过整治后,村里跟城里一样,有保洁员分片包干,各家门前屋后自己负责,有垃圾及时清运清扫,现在环境大变样,再也看不到垃圾满地的场景,住着好舒心。”近日,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五组贫困户陈贻英说。
我市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为重点,以村庄整治和生活垃圾治理为抓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塘、改沟、改环境和电网、广电网络、互联网络等“七改三网”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2018年,全市5516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完成整治建设,累计完成通组路建设1974.15公里、入户便道建设15.13万户,完成改水9.49万户、改厕10.5万户。
我市大力构建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建成乡镇垃圾中转设施239个,配置垃圾收集桶42.09万个、垃圾清运车11292辆。同时,我市积极推行城乡环卫第三方治理模式,实现县(市、区)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其中章贡区、全南县、石城县、寻乌县、赣县区等地已实现“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实现“管干分离”。
我市着力破解农田水利建设存在资金等要素制约的难题,加大资金筹集和整合力度,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2018年,我市实施295个农饮巩固提升工程,112.21万农村居民受益;推进2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3个高效节水示范县项目建设,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5.15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1万亩;稳步开展土地开发,已完成立项121个,建设规模为5.96万亩;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和地理标注全面完成,在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中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