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只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土地,却养活了与耕地面积不相衬的人口,让许多人不得不佩服。印度的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个全球可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虽然印度人口超过了13亿之多,大约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占据了印度总人口的72%,但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出口大国。
在全球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印度是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印度农产品不仅出口到非洲和欧盟地区,也是美国的一个农产品进口国,除此之外,美国也进口印度的纺织、手工等产品。作为两个农业大国,印度在与美国竞争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印度学习美国。
印度的农业耕地面积大,仅次于美国,但由于过多的耕地人口,导致印度只适合精耕农业。美国在科学种田和工业流水线式耕地方法上,远远比印度有经验,其生产效率也高于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效率较低,印度农村需要占用更多劳动人口,去达到美国机械化耕地达到的耕地效果和产出。
精耕田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印度在与美国农业竞争的劣势。由于印度农业无法实现流水作业,且一些可耕土地在山区等非平原地带,也导致印度土地无法施行机械化耕种。这无意增加了印度农产品生产成本,从而在同样的可耕地面积上产出低,且无法拿到较高的商业利润。
印度农业耕地和管理方式,除了占用农村人口较多之外,在对外出口的过程中也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农业管理善于运用金融工具,更多是利用期货、保险等方式,锁定未来耕地带来的商业利润。如芝加哥的农产品交易,往往可以通过做空等方式,使农产品价格尽量锁定在一定范围之外,避免国际市场波动给自身带来较大的不确定交易风险。通过对大多数据分析,以及对未来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的科学管理,也使美国农业出口的风险控制能力要好于印度。
相比之外,印度的农田多为小作坊耕种,或者细耕田,使农业无法大规模生产作业。在部分地区,印度农产品的收益往往存在靠天吃饭,收获情况不确定,未来收益锐减等情况。一些农村地区金融贷款十分便利,使一些农民在无法确定未来一年收成的情况之下,背负了巨额债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频发之下,也往往容易引起印度农田单产下降,无力还贷的农民自杀率也随之上升。
美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可耕地面积丰富,耕地的生产方式却截然不同,农田管理的方法也截然相反。相比较而言,印度农业的生产和管理,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且存在的风险相比较美国而言较大。在应对风云莫变的国际市场,美国的农业耕种和管理方式,更具有抵抗风险能力,从而使农户尽量避免了外部风险对自身的不利影响,在这点上,印度农业生产有许多地方需要向美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