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环保和产业转移是热点,农业相对处于"冷遇"状态。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陈章良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京津冀地区的"三农"问题怎么了?
此前,陈章良已对环北京农业做了调研,他发现,环京津贫困带依然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而目前有三大障碍制约着环京津周边农民的收入,包括收入水平的不平衡、水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陈章良指出,无论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农业应该走在前面。
但目前的事实是,农业先行依然较难。陈章良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接受调研的蔬菜运输公司,一个月中进北京要被北京警察罚600多分,来回得换50几个司机。陈章良说,调研报告的一部分已经交给了京津冀一体化办公室,希望能够解决包括交通在内的京津冀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车都无法先通,又怎么叫一体化呢?
冀菜进京难
对于京津冀农业发展,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将渤海湾与珠三角、长三角对比后可以发现,珠三角、长三角周围几乎就没有传统印象中的“农业”,这并不是说那里没有农业和农民,但这些农民和城里人的生活差异不大。
比如广东佛山山沟里面的村落都很富有,长三角、上海周边,哪个地方的农民都不穷。渤海湾就奇怪了,经济崛起,北京发展势头迅猛,却并没有帮助河北的经济迅速“提”起来。围绕北京周围,有10多个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让人感觉难以置信。北京和天津这么大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周围的老百姓没有被“带起来”?为什么长三角、珠三角可以,渤海湾没有“起来”?
针对这一问题,前不久,北京市委、河北省委,以及中国科协共同做了环北京的农业调研,以详细研究这个问题。其中一个研究切入点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北京人口如果按照2200万算,那么大概需要800万吨的蔬菜供应,而事实上的数据显示,北京的蔬菜供应早已超过1000万吨,达到1080万吨。在这其中,北京郊区农田提供的蔬菜仅占28%,其余70%以上的蔬菜都是外省供应。但为什么70%的蔬菜销售还是不能让周边省市农民富起来?
经过调查后他们发现,虽然河北确实是北京蔬菜主要供应商,但更大量的蔬菜来自山东潍坊和寿光,甚至来自广西等南方地区。这令研究者们产生了另一个想法,为什么北京周边的几个河北县市无法近距离的提供足够的蔬菜给北京?为什么周边的蔬菜行业不能发展起来?
在调研过程中,陈章良发现,有三个障碍一直困扰着京津冀一体化中周边农民的收入:其一是收入水平的不平衡。北京和河北的农民,即使之间的实际距离只隔了一条马路,收入差距也能达到2.01到2.1倍。其二是水资源分配问题。北京缺水严重,需要外面的水进来,而最大的供应者就是河北张家口和承德这两个地方。
北京为了保证水质,就迫使张家口和承德不能发展有污染的工业,甚至不许种水稻,因为水稻用水多,这导致当地农业发展的滞后。北京市给了补贴,但补贴的钱远远不够。其三,则是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货运交通短板
基于上述三个问题,陈章良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农业应该走在前面。
陈章良提出了三个解决建议。
第一是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农业生产做顶层设计。要考虑河北当地,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区的各种作用力,为河北的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在他看来,目前京津冀农业生产布局是很粗糙的。他说,保定、廊坊有大面积的耕地,不能减少,但在生产布局中如何让这些土地有所不一样,需要考虑。
他建议,可以将河北靠近北京的14个县,以一个县为单位规划成一个农业园区,摆脱现在一小块地一小块地的分散生产。把周边的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形成一个区一个特色农业园区,以园区推动整个农业的改革。使河北的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优质、有机而且干净。
第二,改善周边农产品的安全、运输、销售问题。陈章良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在推进,但交通却还没有实现一体化,使得河北流向北京的蔬菜运输之路非常不好走。办进京证要花半天时间,还没有用几天就失效。他举例称,一个接受调研的蔬菜运输公司,一个月中进北京要被北京交警罚600多分,来回得换50几个司机。京津冀一体化车都无法先通,又怎么叫一体化呢?
陈章良说,还要解决让北京人、天津人吃得放心的问题。对人们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北京人和天津人是愿意买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连接好这条食品安全监管的线。这也需要考虑。
其实自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一直被当做“先行者”,迅速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最迫切的是打通断头路,而“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是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包括客运专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这某方面说明客运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点所在。货运相对次之。
此外,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需要巨额投资。上述专家表示,如何分担投资,京津冀三地利益方会不断协商博弈,这其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此境况下,河北的蔬菜要更好的进京,或还需费一番周折。
最后陈章良建议,河北要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娱乐农业是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这是很多国家的经验。现在没有几个北京人周末不想出去走走的。他以崇礼为例:崇礼的自然资产丰富,不只有滑雪这一项吸引游人的本钱,丹江口郁金香公园也可以“挣钱”,虽然郁金香的种植成本很高,花期也不太长,但是这个公园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崇礼也完全可以向这个方向考虑,利用自然景色来吸引游人。但是陈章良也表示,这就像上述的食品运输链一样,必须以打通京津冀之间的交通一体化为大前提。
“典型”的张家口
在环京津贫困带中,张家口是个典型例子。张家口市发改委农经处相关负责人将张家口的区位形容为“灯下黑”,意指“北京那么辉煌,周边却出现这么大的一个贫困带”。在这条“环京津贫困带”上,张家口有11个县登上榜单。
去年底,张家口市还有94.76万贫困人口,占460万总人口的2成多,在河北省比重最大,其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河北省倒数第三、倒数第二。
张家口的贫困绕不开“贡献、牺牲和补偿”的字眼。在“政研院”接触的多位当地当地官员看来,张家口长期作为京津的水源地,在水源保护、风沙治理,以及近几年大气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制约了自身经济发展。
以张家口市的赤城县为例,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赤城县地处北京上风上水区,是首都的生态防护屏障和饮用水基地,保障北京的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成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有说法是“北京一盆水,半盆来赤城”。赤城县限制资源开发,近年来,共砍掉70多个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经济合作项目,年利税损失上亿元;关停、压缩化肥厂、造纸厂和人造板厂等59家企业,县财政每年减收约5000万元。
措施还包括,从2002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行舍饲禁牧,仅养殖业一项,农民每年减收6500多万元。从2006年开始的“稻改旱”,已完成3.2万亩,年均为北京多输水2000多万立方米。北京每亩补助550元,但农民每年仍减收2048万元。从199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已达24.9万亩,其中大部分为生态林,无经济效益,每年减收2.6亿元。
资料显示,与赤城县相邻的延庆县,归属北京,待遇截然不同。赤城县133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每亩补助15元,北京市公益林每亩补助40元;赤城县专业护林人员月均工资200元,延庆县500元,并将重点林区全部列为生态村,村民全部享受护林员待遇,每户年均工资约1.5万元。
回到张家口市。到目前为止,张家口市先后关闭了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600多家停产治理280多家,对有污染问题的项目,不论经济效益多好,一律不准上马,放弃了20多个效益好的项目。
多名张家口官员验证的一个说法是,张家口只要上马一个有污染风险的项目,北京很快就会知道,并来进行交涉,“一有个风吹草动,北京那边就反映过来。”
张家口市官员认为,牺牲之下,北京应该给予合理的补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但目前尚未成功。来自张家口市环保局、林业局和发改委的官员都曾向“政研院”表示,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直在呼吁、沟通,向北京提,向中央提,每年都提,但北京并不积极。
一个积极信号是,北京和张家口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张家口当地官员希望,在利益相契的情境下,能够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带动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来源:政研院)
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益深化。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农业生产是基础,市场流通是枢纽。京津冀农业合作关键在优势互补,成效在成果共享。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好比较优势,完善流通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协同,重点抓好“四个对接”。
推进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方面,需要依托现代农业技术优势,放大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扩散效应,推进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聚力打造京津冀农业科技高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