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通讯员 曹晔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靖边县现代设施农业不断提质增效,乡村观光旅游厚积薄发,农产品输出渠道日益宽广,数万亩农田逐年改良,广袤的农村已经成为靖边农民增收致富的坚实后盾。
靖边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该县对农业增长极的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打造。据靖边县农业部门权威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靖边县共有耕地168万亩,其中常种耕地130万亩。作为陕北粮仓的核心区,靖边气候、光照等条件非常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仅种植蔬菜每年可为农民带来7个亿的收入。
农业是靖边的基础产业。在靖边的37.73万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30.97万人。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1.2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6.1%,实现增加值24.1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5.6%,粮食总产量25.53万吨,较“十二五”末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99元,较2016年增长989元。
为了给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指导,在多年来的探索与转型中,靖边县根据北中南不同区域的立地,制定了不同的区域发展计划。细化的区域布局让农民观念从之前的盲目变成了现在的科学与理性。
其中,北部风沙滩水区围绕“畜、菜、薯”产业,建设白绒山羊、标准化和设施蔬菜、地膜夏马铃薯和加工专用薯以及葡萄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集约化等“五化”现代农业。中部梁峁涧地区围绕“畜、薯、草”产业,建设舍饲养羊、优质马铃薯和饲草产业带,发展绿色农业。南部丘陵沟壑区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山地苹果、小杂粮和特色养殖业,打造山地苹果和小杂粮品牌,发展有机、生态产业。城乡结合部、景区周围、公路沿线围绕融合农业重点发展花卉、采摘、加工、物流产业。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土地生产条件发生了变化。2017年至今,靖边已经超进度完成了154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初步探索总结出张家畔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马季沟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五里湾中心苏家湾村土地托管、东坑镇伊当湾村产业服务等成功改革模式。在靖边县黄蒿界马季沟村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示范区域,曾经撂荒的土地变得集中连片,随着大型机械的强势介入,原本只属于东坑等农业重镇的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落地生根,“三变”改革的红利正在加速显现。
2018年,靖边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称号,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2%,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二,农机总动力达46.2万千瓦,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12家。机械化全程、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生产技术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颠覆了人们记忆中的传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