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7日讯(记者 左丹 通讯员 李苗)如何确保农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利用产教融合培养出振兴乡村的高级农业人才?3月26日,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会上,湖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五协同四机制”的农业硕士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评审组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湖南农业大学是全国最早招收培养农业硕士的单位之一。该成果针对当前农业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培养职责不清晰和质量保证体系尚待加速完善等问题,历时20年探索,逐步构建了“五协同”(政府、培养单位、行业企业、导师、农业硕士研究生相互协同)、“四机制”(生源质量保障机制、培养过程质量保障机制、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培养质量评价监控机制),内部为主、内外融合的农业硕士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该质量保证体系,湖南农业大学构建了一支培养农业硕士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建立了3大培养运行机制,即跨领域培养、跨地域、跨国域培养的运行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学校共培养农业硕士4178人,毕业生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农业硕士年均就业率98.4%。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学校现有产学研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48个,其中包括2个“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20个省级示范级实习实践基地、26个校级实习实践基地。
此次评审专家组组长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担任。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理念先进,内容富有创新,实施效果显著,在农业硕士培养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曾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