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云华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在发展农业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美国的大农场模式,日本的六产模式,法国的产业链模式。
其中,荷兰农业的三螺旋模式帮荷兰农业称霸世界,功不可没。
实际上,荷兰的自然条件并不突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且面临着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的难题,这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为不利的。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荷兰政府依据本国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高度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发展之路。
目前,荷兰确定了九个经济发展尤为强劲的行业,即“领先行业”。在这些行业里,政府、公司和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其发展壮大。
其中,有两个行业跟农业直接相关:一个是园艺和繁殖材料,另一个是农业食品。
同时,荷兰农业创造了诸多个世界第一和第二。
比如,荷兰的园艺业占欧盟的90%以上,河南农产品出口比肩美国。荷兰每年的农业净出口额高达300多亿美元。其温室蔬菜,占蔬菜生产总值四分之三,86%的产量会销往世界各地。
这些傲娇的成绩与荷兰农业的三螺旋模式分不开。
啥叫三螺旋模式?
三螺旋模式,是一个集结了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力量的合作模式。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力投资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科研水平;二是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输送给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高校的作用是发挥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帮助企业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技知识。比如,该校的应用植物学研究所(PPO)立足于农场主、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其研究结果能够很快地被应用于实践。
然而,企业则是三螺旋模式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借助政府的提供的技术和高校输送的人才,不断地把新技术和新应用实践到农业生产之中,帮助农民规范操作,并提高技能。
政府、企业、高校三者紧密结合,帮助荷兰农业推出新技术、新应用,从而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效率。
关键是什么?创造可复制的技术和标准
其实,很多国家都提出过类似的三方合作模式,但真正能见到成效的却寥寥无几。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荷兰的独门秘籍就在于一家成立了百年之久的农业改良中心——德尔菲(Dephy)。德尔菲在这三者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让这三方有了合作的把手。
据了解,德尔菲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农业解决方案的百年企业,拥有200多名农业专家。德尔菲承担科研实验和农技推广2大功能,比如:
1、科研测试
比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现某种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光谱,飞利浦公司马上根据这一成果开发出了某种LED灯。为了推广这种产品,飞利浦委托德尔菲在温室基地进行测试,寻找出最佳的光照方案。在实验结果出来后,飞利浦就可以把LED灯和方案卖给自己的客户。
2、农技推广
再比如,荷兰球茎花卉朱顶红的利润很高,但原有的种植方法会造成水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荷兰政府委托德尔菲研究不污染的种植方法,再邀请农民来德尔菲的基地进行学习。此后,如果农民再用老方法种植,政府就会对之进行处罚。
因此,德尔菲在政府的背书下承担新品、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同时还复制生产技术和标准的制定及推行。如此,就可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的标准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当然,这条模式的关键,必须是可复制性。
中国如何借鉴
中国农业的问题除了分散性之外,还有就是标准的不统一,包含技术标准、评测标准等等。这样问题存在必将会导致中国农业的发展竞争力弱,品牌溢价有限。
另外,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数量超过2亿户。
因此,未来农业将需要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
其实,早在2012年,中央财政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资金支持对象之一,多渠道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尤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之后,乡村产业更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
农业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也强调,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发挥好龙头企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助推产业振兴,主要有“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强劲的牵引力,让松散的农户“抱团”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农户“双赢”发展。
相比于荷兰的德尔菲,中国的农业龙头企业解决产销问题之外,还需要在产业、技术加强研发与知识输出,从而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和水平。
但至少有个关键点,农业龙头企业要放弃私心,不断地推出复制的技术或产品,帮助农户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