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园园 通讯员 崔珊
位于河口街道最西侧的福祥村曾被称为“西难村”。这个距离河口城区12.5公里的小村子,土质沙碱,也因此村集体收入较低。这种情况随着河口区农业农村局派驻第一书记杨新丽的到来而发生改变:经多方考察调研,杨新丽在村里开展了“跑道鱼”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据介绍,围绕提高村集体、村民收入,结合村里的现实情况,河口区农业农村局派驻第一书记杨新丽提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在确定开展“跑道鱼”项目后,各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艰巨形式,成立了福祥村“跑道鱼”项目行动党支部,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组织有威望、有养殖经验的党员组建了5人智囊团。行动党支部将任务明确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项目提供义工服务;智囊团多方奔走,为项目的发展和规划出谋献策。从3月11日考察动议,到4月17日开工建设、5月24日投苗喂养,短短两个多月,“跑道鱼”项目真正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也吹响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集结号”。
“跑道鱼”项目以第一书记产业扶持资金作为撬动资金,成立了党支部领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并逐步探索出了“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村集体和群众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紧紧扭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均担,增加了群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出工出力出点子,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随时关注鱼苗长势,学习养殖技术,出现应急情况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反映。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多次化解危机,也培养了一批渔业养殖“土专家”。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新方向、新抓手,也有效增强了群众对集体的依赖感。
此外,这一项目还围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福祥村水库占地面积26亩,项目建设以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综合利用率较低,成为村民倾倒污水、堆放垃圾的场所,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影响村居环境。“跑道鱼”项目的引进建设把绿色和创新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既保障了生产用水,解决了水库利用率低的问题,又一体化推进项目建设与环境建设,富了农民,美了乡村。
“这种特殊的养殖方式,使得罗非鱼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当中,所以福祥村产出的罗非鱼肉质鲜美、口感劲道,没有泥腥味,不肥腻,较传统养殖的罗非鱼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赞美。”杨新丽介绍,经测算,自5月份投苗到9月份售鱼5万余斤,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8万余元,扣除成本后,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