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2018年,南充全市现代农业产值在“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2019年,南充全市现代农业产值达到1108亿元。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如何挑起“金扁担”,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道路?南充市政协委员、民建南充市委张宏标建议,大力实施科技赋能,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大农业、大产业、大有希望。”
通过实地调研,张宏标发现,南充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抓手,为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南充现代农业发展以及科技支撑力量还较为薄弱,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品牌有待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上,张宏标建议: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
各地要统筹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布局,严格落实规划任务,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做实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样板;加快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速实施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完善电子商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要注重特色错位发展。农业科技要向农旅园区、特色小镇、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重点领域集中,保障其科技需要。
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要加快建设种养循环产业体系。围绕有机农业强市战略,推动建设复合型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充分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畜禽”种养循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建设全产业链农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集种养、烘干、加工、贮藏、流通、电商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保障农产品的有效营销;要加快建设农业物流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壮大农资和农产品运营骨干队伍,打造自主品牌的电商物流市级运营主体,引进培育综合实力强的农业电商物流企业。
坚持做好招才引智
南充农业企业最缺乏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田秀才”“乡土专家”“网红销售员”等乡村实用型人才。要大力引进农业复合型人才,突出农业科技研发、转化,运用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大力引进一批高学历,复合型专业型人才;要积极搞好农业技术服务,推行“专家大院+园区农业企业”等模式,整合全市农业技术专家、社会化服务力量,为各级农业产业园区提供菜单化农商服务;要完善吸引人才下乡的政策措施,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尊重和激励种业基础性研究科研人员,在成果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建立完善留住农业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分享干事创业的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