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陶凤?刘瀚琳)北京乡村建设行动将全面启动。4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北京农业现代化划定了阶段性目标,明确要培育科技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通知》分别围绕2021年和2025年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其中提到,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73万亩、31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产量恢复到62万亩、156万吨以上,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出栏达到90万头左右,一批农业关键科技项目立项攻坚,农业从数量回升向量质同升转型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成为农业鲜明特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蔬菜、猪肉自给率分别达到20%、10%以上,绿色有机产品总量力争翻一番等。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迈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印发,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于2021年启动实施。而为了完成前述目标,北京也同步加快了农业基本盘相关赛道的布局。
过去三年间,国内受到非洲猪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侵扰,“菜篮子”稳产保供相关议题备受关切,北京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在相关产业领域侧重在保底基础上,更加着眼技术赋能。例如,为了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曾联合印发《北京市生猪产业优化提升发展和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工作方案》,加快构建高水平生物安全防控屏障和三级供应保障体系,促进生猪产业加快恢复。
眼下,全市已在顺义、昌平、延庆、密云、怀柔、平谷等区布局养殖场。去年10月,六马科技拟在顺义区建成5260头基础母猪生态园区,这也是顺义区首个大型现代化生猪立体养殖项目。项目建成后,产业园将采用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技术,实现生猪养殖智能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猪养殖逻辑已从原先粗放型养殖逐步转向精细化。”前述企业董事长符开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统计,2020年,北京全市生猪存栏32.18万头,出栏17.55万头,顺利完成2020年生猪生产任务目标。同时,全市建成17家标准化、规模化、高级别生物安全生猪规模养殖场,设计总存栏量可达50万头。
为扩大粮食及蔬菜种植面积,《通知》明确,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通过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等,年内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抓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各涉农区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实行党政同责。守住农业基本盘,推进“五个百万”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把农业科技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产业强镇,提升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00家左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拥有部委政策对接邻近优势,还有众多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国际知名高校。农业现代化体现在生产力的现代化,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传感器、导航、自动化、物联网、智能化、机械化、5G等技术及设备的集成和应用。”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指出。
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在北京落地生根。去年4月,财政部官网公示了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此次公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共31家。其中,北京市平谷区凭借其雄厚的农业基础,成功获批创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知》也对作为农业产业“芯片”的种业设立了发展目标。其中再次提到,以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为载体,建设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北京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推动《北京市种子条例》出台等;同时,打造“种业之都”。接续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联合攻关、特色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设施蔬菜良种更新工程,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
关于未来,孙文华还建议道,“北京发展农业现代化拥有地缘优势,不仅在农产品规模方面可以体现其优势,更可以在其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经济等各方面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农业现代化,提升北京整体乡村功能及空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