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日前,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围绕如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展开讨论。
农业如何强起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
“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0.2%,但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涉农科技型企业实力、涉农科技人才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普遍性。”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主席王炯在会上介绍。
对此,王炯建议,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对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化整合,建设若干“国家队”,加大力度推动整合农科企业、高校院所优势资源打造科创联盟。聚焦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与良种培育、农业生物安全、现代农业装备及未来农业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020年10月18日,在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冯豪杰在扦插定植马铃薯芯苗。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近年来,全国农业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1.4万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在全国832个脱贫县扎根创业兴业,为脱贫地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下一步,为了更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议国家进一步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并充分发挥农业企业更大作用。”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刘身利建议,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资源条件、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群,加速培育壮大脱贫地区当地农业企业群,大力推进脱贫地区农业企业和农户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委员们建议,要聚焦产业这个根本,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
农村如何美起来?——“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做好生态文章”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脱贫攻坚让农村的生态环境取得令人瞩目成就,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经成为过去时。但一些生态脆弱和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还很重。
全国政协委员王权建议,着力培育基于生态资源的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是很多深度贫困地区的宝贵财富,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2020年8月22日 河南省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一景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全国政协委员李云才建议,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需要打造“西部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的生态可塑造优势、区域特色产业可培育优势、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可开发利用优势,在东西部协作中实现资源互相利用、市场优势互补,互相创造发展机会,拓展市场需求,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
农民如何富起来?——“扶贫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稳定村医队伍”
“爷爷好!”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格力小学的孩子们通过镜头向大会主持人打招呼。格力小学校长吴金凤作为基层代表,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会。
格力小学是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这个在东西扶贫协作中,由广东省珠海市为搬迁安置点援建的配套学校,于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在校学生近600人。
2018年9月3日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配套的格力小学? 新华社记者 杨静 摄
“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运动,住在学校、吃在食堂,脸上洋溢着笑容。”吴金凤说,以前“穷帽子”从祖辈带到孙辈,近年来教育扶贫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希望进一步加大对边远山区教育传帮带力度,通过支教、培训、远程信息化等方式帮助解决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让边远山区的孩子与发达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当前各地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高度重视,但在对象遴选、培育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尚不够精准,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不相适应。
全国政协常委夏涛建议,按产业需求遴选培育对象。科学制定分类培育计划,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高职院校回乡毕业生、青壮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纳入重点培育对象。按农民需求实施精准培育,切实提高培育质量。注重发挥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要农民学”向“农民要学”的转变。同时,按发展需求提供政策扶持。为高素质农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一支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文字记者:侯雪静、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