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尉犁9月19日电 题:新疆“超级棉田”引领智慧农业新业态
中新社记者 关雪昭 孙亭文
“大家好,我就是两个人管理3000亩地的挑战者之一。”1990年出生的小伙儿艾海鹏如是自我介绍。
艾海鹏是新疆巴州尉犁县极飞“超级棉田”管理者之一。中新社记者近日在尉犁县采访时看到,他管理的那3000亩棉花已经开始吐絮,微风拂过,雪白的棉絮在棉田中时隐时现。等到了10月份,这里将成为“棉花的海洋”。
与艾海鹏携手合作的另一名管理者是1992年生的凌磊,他们“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田”的事例被当地棉农津津乐道。这个项目于2021年4月启动,今年是“超级棉田”第三季,棉花从播种到采收只有他们两人负责。
巴州是新疆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尉犁县棉花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60%以上。今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约320万亩,其中尉犁县有100万亩。
据介绍,“超级棉田”通过应用极飞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遥感无人机、农机自驾仪、系列物联设备及智慧农业相关系统平台,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艾海鹏和凌磊由此实现了“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田”。
“相较于传统农业,‘超级棉田’的日常管理不需要长工,浇水、施肥、除草、打药等农活,80%可以通过调动机器人完成。”艾海鹏告诉记者,“超级棉田”从2021年起运营至今已3年。在此期间,他和团队研发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努力打造一套集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家在线指导、农机自主作业的无人化农场智慧管理系统。“通过调动机器人,我们一方面节省了人力、时间、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借助机器人精准测量的数据,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更科学地管理棉田。”
据了解,同周边种棉大户的传统棉田相比,2022年“超级棉田”每亩人力费用能够节省逾175元(人民币,下同),种、水、药、肥及其他生产资料每亩能够节省逾410元,而实现这一切,仅需每亩地多投入不到170元的智能设备改造、维护费用。此外,随着“超级棉田”基础设备和种植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完善,后续投入的费用将进一步降低。
艾海鹏表示,“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田”的成功实践吸引了不少周围棉农的关注,目前已吸纳2500亩棉田作为试验田,均获得不小的收益。农户杨晓佳是受益者之一,据艾海鹏介绍,2022年杨晓佳的农场有两位管理工人、12位长工,今年管理工人降为一位、长工降为8位,粗略算下来一亩地节省了50元,他种植的2000亩棉花可节省10万元。
“‘超级农场’系统操作门槛低,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希望明年有100万亩以上的棉田使用我们的‘超级农场’系统。”艾海鹏表示,“超级农场”系统背后是近60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每年都有200人左右到新疆“超级棉田”及周边农场做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准。
近年来,类似“超级棉田”这样的智慧农业在尉犁县不断扩大面积。尉犁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亚森·克衣木说,尉犁县种植的100万亩棉花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有42万亩达到了高标准农田,其中数字棉田10万亩、智慧棉田3万亩。
据介绍,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巴州320万亩棉花播种率明显提高,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巴州的320万亩棉田中已有80.1万亩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棉花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今年已达93%,促进了棉农的节本增收。(完)